
水环境高质量综合治理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陈耿权 陈伟雄 于海涛
“十四五”期间,我国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首次突破90%。“十五五”时期,在生态文明建设、流域保护等国家战略引领下,水环境治理将迈向更高质量阶段,呈现从“污水治理”转向“生态恢复”、从“总量控制”转向“质量提升”、从“重点突破”转向“系统治理”的新趋势,治理任务依然艰巨。与此同时,工程咨询行业也在经历深刻变革,传统的碎片化建设模式正逐步向“一体化、系统化”的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这一模式有望成为推动水环境高质量综合治理的重要路径。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榕城区中心城区管网配套工程及榕江龙石东湖国考断面达标攻坚水环境治理工程全过程咨询服务项目为例,分享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省建院”)全过程咨询模式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实践与应用,展现全过程咨询模式助力水环境治理的新路径。
01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总投资额为17.46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6座水质净化厂站,总处理规模约2万立方米/日;配套新建市政污水管网约190.9公里;对部分既有管渠进行清淤、修复及错混接改造;同步建设智慧水务系统等。该项目是对榕江流域水环境进行的系统性综合治理,旨在全面排查并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通过完善市政污水收集管网,提升片区内污水收集处理率,并对榕江流域内河道、池塘等水体实施截污、清淤及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措施,有效提升水体质量,对改善榕城区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项目采用EPC+O(工程总承包–运营)模式组织实施,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并取得立项批复后直接发包,具有治理考核目标明确、工期紧张、任务繁重、管理标准高等特点。同时,引入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由广东省建院牵头,以“1+N”形式提供涵盖项目管理、工程监理、设计咨询、施工图审查、造价咨询及运营绩效考核等一体化咨询服务。项目于2021年1月28日正式启动,各子项工程在2022年至2024年间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行。
图1 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内容
图2 项目范围内支流水系分布图
02
项目特点
覆盖范围广,民生影响深
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污水管网及实施错混接改造、管道沿市政道路敷设,覆盖揭阳市中心城区全域,涉及8个镇街,服务人口超过37万。由于污水管道施工需占用市政道路资源,将不可避免地对片区内的交通出行、居民日常生活、商铺经营以及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如何通过科学优化施工组织、加强全过程工程管理,最大限度减轻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干扰,避免将“民生工程”转化为“民怨工程”,成为建设单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水系结构杂,治理要求高
项目所在区域由榕江北河与榕江南河东西贯穿,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北部和中部两大片区,片区内河涌密布、水系发达。治理前,区域内仍存在淡浦内溪、玉浦内溪、玉城河等17个考核断面水质不达标的劣Ⅴ类水体。水环境治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与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在设计阶段必须强化顶层规划,科学统筹工程布局,避免盲目新建管网与工程量堆砌,确保“资金用在关键处”。这对项目谋划与设计工作均提出了较高要求。
可研后发包,过程管控难
项目管网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建设范围覆盖整个中心城区,地下既有管线错综复杂,施工条件不确定性大,加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立项后即采用直接发包模式,管控难度进一步增加。在EPC模式下,若监督管理不到位,易出现隐蔽工程质量失控、施工偏离设计意图等“过程变形”问题,影响最终治理成效。此外,受地下物探精度有限、人文民俗因素及其他在建工程衔接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施工过程中变更频发,也对工程造价控制带来较大挑战。
协调界面多,统筹任务重
项目涉及镇村数量众多,施工作业需与镇村、城管、交警及多家管线单位进行多线协调,统筹工作量极大。具体而言,施工需占用或挖掘城市道路,须提前与交警部门充分对接,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疏导与分流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对公众出行的影响;作业过程中涉及道路开挖、渣土清运、绿化迁移、噪声控制及市容维护等内容,需协同城管部门完成相关审批与监管流程;管网路径穿越多个镇村属地,涉及临时用地及居民沟通,需依靠镇村力量开展大量群众协调与落实工作;最为复杂的是与综合管线单位的协作,地下现有电力、通信、燃气、给水等管线分布密集,需逐一精确定位,并协同各产权单位制定详细的保护或迁改方案,确保施工安全与管线运行不受影响。
03
水环境治理全过程咨询的对策
管理全程贯穿,保障项目有序推进
项目团队熟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流程,依托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业主提供了全方位、精细化、保姆式的专业服务。为弥补业主技术力量不足,项目管理部采取驻场业主办公室的办公模式,深度融入业主管理环节,实现高效协同。为实现系统化管控目标,团队在遵循行业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属地管理特点及污水管网工程点多面广、隐蔽性强等难点,专门编制了全过程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涵盖会议组织、现场管理、变更签证、款项支付、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与此同时,针对管网施工特点,团队还制定了专项现场检查清单,明确沟槽宽度、支护形式、基础处理、回填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等管控要点,实施标准化、工序化动态管理,实时纠偏,全面约束质量、进度、投资与安全行为。该制度报经业主审批后严格执行,并在实践中持续优化。通过充分发挥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管理统筹职能,建立高效协同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设计、施工、造价、运营等各环节,对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等进行系统化管控,确保项目从决策、实施到运营各阶段无缝衔接与整体推进。
设计咨询引领,夯实系统治理基础
依托广东省建院雄厚的设计经验与技术支撑,咨询团队在项目前期即深度参与水环境治理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全过程。秉持“民生工程为人民”的理念,团队通过方案公示、实地走访调研、座谈访问等方式,系统收集排污口信息与群众诉求,对初步设计进行多轮优化与补缺,严控设计方案合理性,强化前端投资管控。在设计咨询过程中,团队注重综合治理与系统性布局,统筹衔接截污、治污与生态修复等关键环节,不断优化工程结构与技术路径,确保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通过将协调与确认工作前置,并出具专业设计咨询意见,从源头上保障水环境治理效果的全面性与可持续性。
造价精准控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为提升项目投资管控成效,咨询团队将造价管理工作前置并贯穿于建设全周期。在项目前期,重点强化投资估算与概预算审核,为投资控制奠定基础。进入实施阶段后,造价人员常驻现场,开展常态化巡查,严格把关过程计量与支付审核。针对水环境治理项目中隐蔽工程多、变更频繁的特点,团队严格依据地方政府相关管理办法,对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进行规范确认与审核,有效防范投资超概风险,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绩效挂钩成效,构建长效运营机制
项目采用EPC+O模式实施,EPC中标单位不仅负责工程建设,还要开展项目运营。在未启动施工单位招标前,咨询团队就已根据项目投入与产出要求,构建与水环境治理目标相匹配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围绕污水收集效能、水体水质改善、生态效益提升等核心维度,制定绩效考核办法,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反映治理成果,为项目验收和长效运营提供可靠依据,并且将后续运营维护费用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通过绩效考核付费机制一定程度上倒逼中标单位严控施工质量、治理效果。
04
全过程咨询服务成效
该项目于2021年1月28日正式签发开工令,水质净化设施建设、榕城(中、北部片区)管网错混接改造、马牙大道以东片区污水管网完善、东山排洪沟沿河截污等子项目于2022年至2024年间陆续完工,整体进度基本符合计划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提供方案优化、施工指导、概算审核与实时计量等全过程咨询服务,自初步设计至预算送审阶段,7个子项平均为业主节约工程建设投资约25%,未出现超概、超预算情况。累计处理设计变更63项,通过严格审核与施工方案优化,变更部分造价核减4300余万元,有效控制了项目经济成本。工程质量全程受控,安全形势平稳,实现零安全事故,工程形象良好,取得了水环境治理的阶段性成效。
图3 媒体报道项目治理成效
图4 水环境项目建设实景图
05
案例思考
在水环境治理项目中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与高要求。首先,项目技术细节复杂、专业性强,要求承担全过程咨询服务的设计院人员不仅具备设计师的规划与设计能力,还需掌握建造师的实践技能,能够熟练协调各方、理解建设程序、熟悉施工工法与材料设备选用,复合型能力成为关键。其次,现场管理决策压力突出,全过程咨询人员须随时响应并向业主提供准确专业的意见,这些判断直接关联项目投资与成本,对人员的知识广度、应变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极高要求。同时,项目普遍面临明确的绩效与考核压力,如断面水质达标、黑臭水体消除、海绵城市效果等,均需通过国家及各级验收,必须以实际数据和治理效果证明成效,进一步加大了团队的责任与负担。当前,国家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内涝防治和海绵城市建设,这些工作系统性强、技术集成度高,恰恰需要全过程咨询模式提供从顶层设计至实施运营的全过程、跨阶段支持,从而助推项目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培养和储备兼具宏观规划思维、政策理解力、技术实操能力、系统思考及沟通协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提升全过程咨询服务质量和项目成效的核心保障。
06
未来展望
随着“十五五”对水环境治理提出更高要求,未来治理工作将在巩固现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朝向精准治理、系统施策与多源协同的方向深化,并逐步延伸至群众周边的小微水体,实现“最后一公里”的水质提升。此类项目通常具备系统性、公益性、技术综合性与边界复杂性等特征,涉及多专业交叉、多主体协调和多目标统筹,亟须依托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实现从顶层设计到建设运营的一体化资源整合与项目管理。
未来,数字孪生技术(Digital Twin)将深度融入流域管理,构建实时模拟、动态预警与智能调度的数字治理底座,显著提升水环境管理的响应速度与决策科学性。同时,全过程咨询单位也需不断拓展服务内涵,整合技术、管理、金融与政策等多维能力,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全生命周期价值实现。此外,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驱动下,水环境治理项目将更加注重碳足迹核算与减排策略,如通过选用高效能耗设备、集成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措施,切实降低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水平。
综上所述,水环境治理领域正迎来以“精细感知、系统治理、低碳引领”为特征的新发展阶段。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为关键推进机制,不仅应协调各方、控本提效,更需以科技赋能和融合创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水清、岸绿、生态和谐的水环境目标提供坚实支撑。